前沿观察,

空中新视界:解密低空经济的颠覆与机遇(上篇)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证券与资本市场汽车、制造业及工业

前言

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成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针对低空经济这一广受关注的热点,我们与CIC灼识咨询共同推出了系列文章,就低空经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相应梳理中国低空经济市场的发展机遇。

低空经济是什么?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其核心在于依托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飞行器作为关键工具,在低空空域[1]进行各种载人、载物和城市管理等多场景飞行活动。这种经济模式不仅将传统的二维地面经济活动巧妙地延伸至三维低空空间,更是通过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中的低空空间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飞行高度的不同被精细划分为多个空域。每个空域都具备其独特的管制要求和适配的飞行器类型,从而确保了低空经济的规范化、安全化和高效化运作。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与应用,低空经济正日益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图1   低空空域示意图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有哪些?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广泛,正日益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推动下,“低空经济+”的落地实施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物流等多个领域已经积极投身于商业化落地探索的浪潮中,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展望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工农林牧渔等更多领域的生产作业、公共服务以及航空消费等多元场景也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图2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示例

低空经济为何火热?

低空经济的迅猛崛起,离不开政策、飞行器/航空器、应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政策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明确方向与强大支撑,飞行器则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应用的不断拓展,是实现低空经济规模化的关键。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低空飞行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期,低空经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政策与飞行器两大方面的重大利好。

在政策层面,我国低空空域管理与政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的历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空域管理体系,确保低空飞行安全有序。近年来,政府更是将低空经济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与此同时,在飞行器方面,中国飞行器企业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崛起势头。越来越多的国产飞行器成功获得了型号合格证、适航证、生产许可证等关键资质,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飞行器制造与运营方面的实力与进步。这些企业不仅注重硬件质量的提升,更在安全性能和合规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图3   低空经济相关利好事件示例

低空经济如何受监管?

(一)监管机构

现阶段,民航部门是低空航空器设计与制造的主要监管机构,工信部门、公安部门、市监部门等也在其各自职责分工范围内分别参与低空经济的有关监管事项,低空经济不同领域涉及的主要监管机构及其主要监管职责概览如下:

图4   主要监管机构及监管职责概览

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涉及的领域产业较为广泛,除上述监管机构外,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应用也可能涉及其他监管机构,例如发改部门在低空制造及低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方面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影响方面的监管、安全部门及网信部门在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方面的监管等。

(二)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法规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一方面,作为低空经济核心的低空飞行活动属于民用航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低空经济主要适用传统民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相关法规体系。另一方面,针对低空经济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监管部门近期也陆续研究或出台了相关专门性监管规定,例如专门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其配套规则、针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针对低空经济产业促进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

从法规位阶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法》)是我国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民航领域基本法律。在《民用航空法》等法律之下,相关法规体系还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交通运输部或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制定的民航规章(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CCAR)等部门规章、相关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中国民用航空局(现为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国家局,英文简称CAAC)、地区管理局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另外,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如《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也是我国低空经济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   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低空经济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低空经济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运输方式,而这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回顾历史,从马车到火车、汽车,再到现代航空器,每一次运输方式的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初期总是面临技术难题、监管挑战和市场接受度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成熟并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如今,低空经济正引领着新一轮的运输方式革新。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将成为新的运输方式在未来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运输体系带来全新的变革。这些飞行器不仅具备高效、便捷的特点,还能够在城市间实现快速、安全的点对点运输,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图6   运输体系变革

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 米的空域范围内。

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新组建交通运输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整合到交通运输部,同时新组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

下篇我们将重点分析低空经济重要载体 – eVTOL,深入讨论eVTOL的应用场景、优势、产业链核心环节及相关企业等内容,敬请期待!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

参考资料

  • [1]

    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 米的空域范围内。

  • [2]

    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新组建交通运输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整合到交通运输部,同时新组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作为AI技术进步的产物之一,“AI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让歌手“唱着”那些根本没有唱过的“歌”、让演员“演着”从没有演过的“剧”。与此同时,AI deepfake技术的滥用正在掀起一股虚假和诽谤内容的浪潮。2024年2月,犯罪嫌疑人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进行AI换脸后,假冒跨国企业奥雅纳(Arup)英国总部的CFO及高管团队,成功骗走了该企业香港分公司近2亿港币 。更有甚者,犯罪嫌疑人利用deepfake技术制作和传播换脸后的女性色情图片、视频。许多明星艺人,如著名歌星Taylor Swift 深受其扰,且大量素人也沦为这场AI deepfake技术“侵扰”的对象。例如,近日韩国新闻报道大量女性成为深度伪造性犯罪受害者,其中有近三分之一为未成年人 。AI deepfake技术野蛮生长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官体验的同时,其所造成的侵权问题屡见不鲜且愈演愈烈。 笔者团队曾于2023年5月撰写了一篇文章:《相由AI生:浅谈深度伪造(Deepfake)与个人形象权》,分析了当时中美两国关于深度伪造(deepfake)的法律规制及司法实践。一年之后,AI deepfake技术应用愈加广泛,而伴随技术革新的是个人形象权因技术滥用被侵犯的“灰色地带”也悄然扩张。具体而言,个人形象权的受损客体从肖像扩张到了声音,受损主体也从名人不断向素人蔓延,且侵权现象呈现色情化和犯罪化特征。除此之外,在全球最近的司法实践中,AI deepfake技术不仅被用于制作自然人的数字分身(digital replicas )产生侵权争议,也被用于“复活”已故人士继而引发争议。本文将在前文基础上继续梳理美国和中国关于深度伪造(deepfake)的最新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拟进一步探讨AI与个人形象权保护的关系。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2024/09/11

前沿观察
近日公布的一则涉及运输过程中食品安全事件的联合调查情况通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多方主体被追责并承担相应的罚金,部分个人已进入刑事调查程序。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历史上,供应链中间环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不罕见。食品供应链中间环节往往涉及多方主体,包括上下游公司、以及中间链条中多方供应商,实际中各种情形可能千差万别。本文以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聚焦相关方的责任内容、责任边界认定、应对措施以及风险防范建议,分上下两篇,上篇我们从食品供应链各主体角色出发,探讨了各方的义务边界、责任认定风险因素和危机应对;本篇将主要关注在发生运输环节安全事件时各方的法律责任以及风险防范建议。公司与并购-公司合规体系,农业和食品

2024/09/10

前沿观察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以来,一直以发电行业为主要覆盖对象。经过三年的运行,市场机制日趋成熟,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明显加速。生态环境部接连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意见的通知》等多个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释放计划将相关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积极信号。 2024年9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扩容方案》”),明确提出将水泥、钢铁和电解铝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案包括两个阶段:(1) 2024年-2026年作为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作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及(2) 2027年后进入深化完善阶段。这个阶段将进一步完成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等。这是继电力行业之后,碳市场覆盖范围拟迎来首次重大扩展。 本文将从扩容行业与发电行业的区别、具体覆盖范围的变化以及数据监管等方面,对这一重要政策转变进行分析。银行与融资,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2024/09/10